一百三十岁老人回忆诸葛亮
亲炙
最可怕的时代
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。
天下之患,在于土崩
“天下之患,在于土崩,不在瓦解。”(《汉书·徐乐传》)
诸葛家的龙虎狗
诸葛亮在蜀国做丞相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;诸葛瑾在吴国做大将军,军界的一号首长;诸葛诞在魏国做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,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扬州军区的司令员,一方封疆大吏。《世说新语》记载,当时人有个评价,说诸葛氏一家出了龙虎狗三个人物,蜀得其龙,就是诸葛亮;吴得其虎,就是诸葛瑾;魏得其狗,就是诸葛诞。
诸葛家三兄弟会流落到三个不同的国家去做官,不是事先理性设计的结果,而是被动的,是时势使然。“一门三方为冠盖”,听起来很牛,实际上是兄弟三人背井离乡、流离失所、天各一方,反映的是渺小的个人在乱世的旋涡之中的无能为力。
灭门惨案的蝴蝶效应
刘备给少年诸葛亮留下的是美好形象;曹操给少年诸葛亮留下的却是心理阴影。
太平宰相在乱世
荆州,囊括今天的两湖大地,山川逶迤,风物灵秀,人物繁阜。长江横亘其间,将荆州一分为二,江北有富庶的江汉平原,江南则有云蒸霞蔚、气象万千的洞庭湖。荆州的人口,据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,在汉顺帝时官方统计的数据,有六百三十万人左右,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三。刘表,就是这一片大好河山的主人。
“雅量”。曹丕《典论》记载:刘表在荆州制作了三个酒杯,给每个酒杯取了个名字,最大的叫伯雅,伯就是老大的意思,能装七升酒;第二大的叫仲雅,能装六升酒;最小的叫季雅,能装五升酒。当时的五升酒,大概有两斤,也不少了。三个酒杯装满酒放在那儿,你能喝掉其中任何一个,那就说明你酒量好,这叫有“雅量”。“雅量”这个典故,就是从这儿来的。
鲁迅说过:“倘是狮子,夸说如何肥大是不妨事的,倘是一头猪或一匹羊,肥大倒不是好兆头。
时人评价刘表,说他是“平世三公才”,“三公”就是东汉的宰相,如果放在太平盛世,刘表是做宰相的料。刘表没有野心,打仗不行,但是他把荆州的经济和文化,搞得有声有色、非常繁荣。尤其是荆州的文化事业,非常繁荣,当时天下军阀,居然有闲情逸致搞文化的,独此一家。所以,在当时天下大乱的情况之下,荆州对于诸葛玄叔侄五人来讲,简直是世外桃源,是最理想的避难所。
隆中十年的“黑匣子”
为什么叫“隆中”呢?因为此地有座小山,中间微微隆起,所以叫“隆中”。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隆中:“山不高而秀雅,水不深而澄清,地不广而平坦,林不大而茂盛。”
中国文化要养成一个理想人格,读书、生活,缺一不可。光会谋生不会读书,人生的境界就不高。光会读书不会生活,那就是书呆子。
三次联姻,搭线四大家族
中国古人讲究同姓不婚、异姓相婚,一个是为了“厚别”,防止近亲繁殖;第二个是为了“附远”,一个家族,本来跟你们家完全没关系,一个在云南腾冲,一个在黑龙江漠河,八竿子打不着,就因为你们两家的小孩结婚了,两个家族就结合到了一起,这叫“附远”。
荆州最有实力的大家族,是庞、黄、蒯、蔡四大家族。诸葛亮通过联姻,和四大家族都有联系。
诸葛亮的大姐就嫁入了蒯家。
庞德公还有个侄子,大家比较熟悉,叫庞统,人称“凤雏”
诸葛亮的二姐,就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。
蔡家有两个女儿,大女儿嫁给了黄承彦,小女儿嫁给了荆州牧刘表。所以,刘表是黄承彦的连襟,是诸葛亮的姨夫。背靠大树好乘凉,这应该是诸葛亮考虑的一个因素。
天才是先天生出来的,完人是后天学出来的
训六经、讲礼物、谐八音、协律吕、修纪历、理刑法,加诸子百家之思想。学业堂的教学内容
第五讲 存高远
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 ——【蜀汉】诸葛亮《诫子书》
观其大略,这样读书才有效
汉朝的大学问家刘向、刘歆父子整理国家图书馆的书,每整理完一本,写一篇“略”,用几十个字概括一本书的精华。所以在汉朝,从读书来讲,“略”就是一本书的精华,一本书的灵魂。
笑而不语,透露无声的志向
管仲、乐毅都生活在天子式微、礼崩乐坏、诸侯割据的时代。管仲是齐国的政治家,他最大的历史功绩,在于尊王攘夷,也就是重新树立天子的权威,重新建立天下的秩序。乐毅是一名燕国将领。当年齐王率领大军讨伐燕国,差点儿把燕国给灭了。齐国军队在燕国地盘上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后来乐毅率领燕军复仇,打到齐国只剩两个城市。所以管仲的特点是匡扶正义,乐毅的特点是反抗强暴。
皇族血统,掩不住英雄本色
中山靖王刘胜,最大的特点就是喜好酒色,隔三差五生小孩,根据史书记载,他这辈子一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,自己都认不过来(《汉书·景十三王传》)。繁殖到东汉末年,保守估计,全国得有好几千个“中山靖王之后”
殴打上司的一代枭雄
古人为什么认为猫头鹰是恶鸟呢?他们认为,老猫头鹰生完小猫头鹰以后,没有力气去捉老鼠喂孩子,就用嘴咬住树枝,小猫头鹰就啄食老猫头鹰的身体,把它吃到只剩一个头吊在那里。你看“枭”字,就是一个鸟头挂在木头上。所以古代有一种刑罚叫“枭首”,就是把人头砍下来,吊起来示众。枭是恶鸟,枭雄就是恶鸟中的佼佼者,用《后汉书》注的说法,叫“恶鸟之强”。汉末三国,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,这不是褒义词,而是贬义词。
《三国演义》搞了个移花接木,把这个故事安插在张飞头上,变成了一个精彩的回目,叫“张翼德怒鞭督邮”,可能是觉得这么凶暴的行事作风,不符合刘备一贯的形象。
同等段位,才能互相欣赏
这就是刘备,因为髀里肉生就能“慨然流涕”的一代枭雄。
改变历史的会面
金风玉露一相逢, 便胜却人间无数!
不为人臣,但为帝王师
他想要做的,不是刘备的臣,而是刘备的师。什么叫臣?臣在甲骨文里面,写成一只竖着的眼睛,表示低眉顺目,是奴隶的意思。臣对君主,是单方面的服从关系。什么叫师?师,又叫大臣,服从的对象不是君,而是道。《论语》上说:“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”大臣用道义来为君主做事,如果君主站在了道义的对立面,那就停止对君主的效忠。这叫“从道不从君”(《荀子·臣道》)。
权道,政治智慧的最高境界
在形式上好像一反常态,但结果符合道义,这就叫权。说得比较抽象,我们举一个具体例子。 《孟子》记载,有个叫淳于髡的人,特别喜欢抬杠,有一天来找孟子,说:你们儒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,有这么回事吗?孟子说:没错,这是一条基本的礼仪规范。淳于髡说:那如果你嫂子掉河里了,你会袖手旁观,还是伸手拉她一把?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,你伸手去拉她,那就违反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;你袖手旁观,那就是置人命于不顾。孟子怎么回答的呢?他说:我当然要伸手去拉她。见死不救,是禽兽。男女授受不亲,这是一个原则,是经;我伸手救人,这是一个例外,是权。有原则必有例外。所以说规则本身并不是必须遵守,规则背后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。只要懂了法律背后的法理,普通情况下,守经;特殊情况下,用权。这就是权道。
走一步想十步,才是大国手所为
隆中对》从大局观出发,为刘备制定了完整的“四步走”战略。 第一步,占领刘表的荆州,控制长江中游。 第二步,占领刘璋的益州,控制长江上游。 第三步,内修法制,外和孙权,把整个长江流域联合起来,以南方对抗北方。 第四步,等待曹操政权出现内部矛盾,你就派一员大将从中路的荆州北伐,你自己率领大军从西路的益州北伐,同时联络孙权从东路的扬州北伐,三路出击,消灭曹魏,到那个时候,“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”。
再见,青春;再见,自由
我刘备以前就好像一条大鱼,想要兴风作浪,但是没有水,只好干枯等死。现在我得到了诸葛亮,如鱼得水,从此以后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,咱们的事业要蒸蒸日上了。“如鱼得水”这个典故,就是从这儿来的。
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
公元208年,曹操统一北方,率领大军南下,想要一口气统一天下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荆州牧刘表病死。刘表的小儿子刘琮,在文武大臣的劝说之下,举白旗投降。
刘表死了,好戏开场
襄阳地处水陆之冲,自公元190年以来,便为刘表所有。刘表花了大力气,将此地改造成荆州州政府的所在地,十余年未动刀兵,繁华甲于天下。
乘人之危,非成大事者所为
今天的襄阳古城北门外,有一条清亮的大河,就是汉水,汉水北岸与襄阳隔河对望的,就是樊城。
父在,观其志;父没,观其行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
济大事,必以人为本
“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。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!”做大事,要“以人为本”,如今老百姓都来投靠我,把我当靠山,我怎么忍心抛下他们,一个人逃走呢?坚决不同意。这就是“以人为本”的最早出处。
立国有道,国祚绵长的不二法门
什么叫立国之道?一个国家,可以制定法律、实施法律,那么在法律还没有制定的时候,甚至连国家还没有成立的时候,你去评价一个国家建立的过程是不是正当,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呢?就是立国之道。简单来讲:你这个国家建立的过程是不是符合道义,如果是,这叫“立国有道”,你的政权就有合法性、正当性,国祚就长,就能名垂青史;如果不是,这叫“得国不正”,你的政权就没有合法性,会短命而亡,亡了以后还要遭后人唾骂。
蕞尔小国
闲时布子,会者不忙
续弦
被低估的战略家
鲁肃这样一等一的战略家,自然不会袖手旁观。他对孙权说:“刘表病死,荆州很快就会被曹操拿下。我想以吊丧为名,出使荆州,观察刘备。如果刘备有能力安抚刘表的残余势力,那我们就与刘备联合,共同抗曹;如果刘备不足以成大事,那我们就突袭荆州,抢占长江中游,在此乱局之中分一杯羹。”
骄矜的代价
一个人一生可以犯很多错误,也必然会犯很多错误。所有的错误中,有一个是最致命的:对现状的满足。一旦你对现状满足,对自己满足,那就失去了精进的动力,归于失败只是迟早而已。
姗姗来迟的凤雏
庞统是荆州望族庞家的隽才,隐士庞德公的侄子。
同僚关系,比敌我关系更复杂
汉代的士人,入则为相,出则为将,还没有像后世那样文武分途。
问题不是法律怎么写,而是现实怎么做
《蜀科》。 科,是汉朝的一种法律形式,效力位阶比较低。如果说汉朝的律,相当于今天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,效力最高,那么科充其量相当于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和规章。
立法宽而执法严,才是法治之道
曹魏使用“夷三族”的刑罚至少有十五例,而蜀汉只有一例,就是杀魏延的时候,但那是在诸葛亮死后使用的,有政治斗争的嫌疑。诸葛亮生前处罚犯人,从来不搞连坐。
谋士与大臣的区别
刘备打汉中带的不是诸葛亮,带的谋士是法正。黄忠斩杀夏侯渊的著名战斗,也是法正一手策划的。
法正擅长计算人心,这是一个职业谋士之所为;而诸葛亮擅长培固国本,这才是大臣之体。
人事工作,险于军事斗争
治理一个国家,最重要的是什么?孔子说:“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”
南中叛乱
夜郎王又问:“汉孰与我大?”汉朝使者没办法,只好再扫一次盲,严重地戳伤了夜郎王的自尊心,刷新了他的三观。这就是“夜郎自大”的典故。
那进献贡品就进献呗,这有什么大不了的? 雍闿说:这次的要求很苛刻。首先,要三百条黑狗,浑身乌黑,一根杂毛都不能有,你交得出来吗?还要你们上交三斗螨脑——螨脑据说是蟒蛇的脑子,蟒蛇智商那么低,脑子那么小,要凑满三斗非常困难,也有人说螨脑就是玛瑙,很珍贵,总而言之要凑齐三斗是不可能的——三斗螨脑,你有吗?还要三丈高的斫木三千根——斫木是当地一种非常坚硬的木头,顶多长到两丈高,不可能有三丈——三丈高的斫木要三千根,你找得到吗?你们能凑齐这些东西,你们就交上去;凑不齐的话,汉族的官员就要来打你们,杀你们。
中国自古以来民族和民族之间的矛盾,很少真正是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,而往往是地理上的距离、语言上的障碍造成沟通不畅,南中叛乱也是如此。
兵法本于王制,中国式战争的醍醐真味
军事手段只能是最后的保留手段,你不能一上来就打,而只能作为一个国家内政外交的末端。军事力量不能单独解决问题,只有依托于正当的制度,才能解决问题。这就叫“兵法本于王制”,这是诸葛亮用兵思想的核心所在,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色所在。
诸葛亮不忍心杀蛮人,就让厨子和面做成人头的形状,里面塞上牛羊肉,上屉蒸熟了,冒充蛮人的头扔在河里祭鬼神。这个东西,就被称之为“蛮头”,蛮人的头,后来把蛮字改了,就是馒头。有人说这是包子,不是馒头。其实古代有馅的才叫馒头,现在江浙一带还管包子叫馒头。我老家是江苏常州的,我们那儿管肉包子就叫肉馒头。那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这个故事是不是瞎编的呢?不是。这个故事的原型,来自宋朝人写的《事物纪原》。从这个故事,可以看出诸葛亮改革陋俗残忍的内容,保留其合理的形式,形成新习俗的良苦用心。
《出师表》好在哪里?
历史上有三篇文章最感人,你要是读了以后没哭,你简直就不是人。一篇是李密的《陈情表》,你读了没哭,“其人必不孝”,肯定不是好儿子;一篇是韩愈的《祭十二郎文》,你读了没哭,“其人必不友”,肯定不是好兄弟;再一篇就是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,你读了没哭,“其人必不忠”,肯定不是忠臣义子。
精心安排,给皇帝戴上紧箍咒
宫府一体,贤臣议政,内行治军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里面,通过精心的制度设计,给刘禅戴了三个紧箍咒。
皇室的归皇室,政府的归政府
中国古代,皇室有一套班子,叫“宫”;政府有一套班子,叫“府”。“宫”是皇帝管的,代表的是皇帝他们一家子的私人利益;“府”是丞相管的,代表的是天下的公共利益。宫、府各有各的范围,不能越界。
宫里面有一个专门机构叫作“掖庭令”,就是专门管宫里面的犯罪行为的,掖庭令直接对皇帝负责。但是如果是宫外面的犯罪呢,就由廷尉来直接管辖,丞相总负责,最后处理的结果才呈报给皇帝批准。皇帝在这里面起的作用,相对来讲比较间接。
东汉末年,皇帝想管宫外的犯罪,就专门设置了一个特别制度,叫“诏狱”,皇帝下诏,点名要求这个案子由朕来管。
皇帝比法大,谁比皇帝大?
中国传统法文化,有三样东西比皇帝高:天道、经典、先王。
“大一统”不是“大统一”
中国古代大致有一个传统的领域观念:西到流沙东到海,南到密林北长城。
中国历史的主流,是对统一的不懈追求。而且有意思的是,不光是占优势的政权想统一,处于劣势甚至于绝对劣势的政权,也不甘心割据一方,也想统一。这是中华文明的特色。
第十六讲 泪斩马谡
“失街亭”里面,和诸葛亮唱对手戏的不是司马懿,而是张郃。当时司马懿在负责防守吴国,三年以后才能和诸葛亮正面交锋。《三国演义》为了加强戏剧性,让诸葛亮和司马懿提前见面了。
“空城计”在《三国志》中没有记载,只是晋朝的一个民间传说,真实性不高。不过从这个传说也可以看出,晋朝人对他们本朝的老祖宗司马懿很不尊重,反而更加欣赏诸葛亮。
马谡真的被斩了吗?
中国古代史书有“为传主讳”的传统。 你写一个人的传记,尽量不要在他的本传里面写他不好的事情。那如果确实有糗事要写怎么办呢?在别人的传记里带到一笔就可以了。
用心如秤,用法律不用权术
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与?君子人也。”(《论语·泰伯》)
名将的两大类型
诸葛亮从公元228年首次出师,到公元234年在五丈原去世,前后一共五次北伐,一次防守,共计和曹魏作战六次,这就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所谓的“六出祁山”。
李广打仗,走的是“高明”一路,靠的是他的天赋,是“才”;而程不识打仗,走的是“沉潜”一路,靠的是军队的法度,是“法”。反观汉末三国时代,当时最牛的两个军事家曹操和诸葛亮,也像李广和程不识一样,一个靠“才”,一个靠“法”。
高科技,才是第一战斗力
诸葛亮治军,最看重装备,史称“工械技巧,物究其极”,每一样作战武器,都要做到极致。
诸葛亮还制作了五折钢铠、十折矛、扎马钉、云梯冲车、百尺井阑等攻占用具,保证了蜀汉军队的战斗力
千古谜云八阵图
杜甫有诗云: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。江流石不转,遗恨失吞吴。”说的就是这个石头八卦阵。